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zkdushu.com

第129章(1 / 2)

“孤想让卿等明白的是科举选的是能做实事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张口闭口就是先贤圣言的呆子。”刘瑞的话很不客气,但是作为一国的储君,他却有底气这么说:“难道孤一堂堂太子,还要亲自去教底下的人怎么办事,或是等着精通五经的呆子们能独当一面吗?”

“那也未免太可笑了吧!”

“孤是在当大汉的储君呢!还是给没断奶的娃子当傅母?”

袁盎听着后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头疼地闭上了眼睛,然后讲起他因鲁儒的事去太子宫请罪时,后者邀他和申屠嘉喝茶说过的话,真是有些恨铁不成钢道:“尔等已过及冠之年,但见识却连太子的皮毛都比不上。”

说罢,袁盎还狠狠捶了下桌案,冷冷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尔等做官是为了忠君爱民,而不是像九市里买布的婆子那样嘴碎。”

“怎么,这年头入仕还得你们想要什么官,太子就得给你什么官。“袁盎扫了眼没话说的后生们,冷笑道:“与其在这儿愤愤不平,不如想想太子邀了那么多小众的博士会出什么题。”

别看主考官是北平侯世子,但是能出什么题,要出什么题,还不是由太子说了算。

而汉家的这位太子……

说他思维跳脱都是用词含蓄……

别说是对刘瑞的行为作风不太了解的儒生,就是跟刘瑞相处甚久的子鸢都想不出他会让人出什么题。好在墨家与农家一向交好,对茶道和酿酒也颇有研究,所以在诸子百家里显得十分脱俗。

脱俗到让人怀疑太子是不是为了给墨家开后门才搞这么多骚操作。

“殿下,博士们已经拟好初试的卷子,请您过目。”北平侯张苍的张奉算是汉家最老的彻侯世子,此刻正坐在轮椅上向他汇报出卷进程。

为着考题不泄露,这些被选进来出卷,阅卷的博士们直到考试结束前都不能离开围了两层的博士馆。唯二能自由出入博士馆的就只有刘瑞和主考官张奉,以及一个负责送饭的哑巴隶臣。并且在试卷送去思贤苑后,负责抄写试卷的官员也不能在科举结束前踏出工坊一步,得和工匠一起呆到科举结束才能离开。

而等贴了好几层封条的试卷箱被送去考场后,考官必须像后世的高考官那样当着学生的面展示毫无破损的试卷箱,然后展示同样贴着封条的裹布。在此期间,若有任何一个试卷箱或裹布的封条遭到损坏,那么这次考试便就此作罢,将由廷尉调查参与运送和保管试卷的所有官员。

包括那些出不了门的博士和抄写试卷的官员工匠。

刘瑞接过张奉递来的试卷,只见上面虽然只有二三十题,但是包括各学派里都会讲的问题,《汉律》里比较生僻的知识点,贾谊那名满天下的《过秦论》,以及北平侯张苍所出的算术题。

张奉坐在轮椅上瞧着认真看题的太子,还是没法把眼前的少年和刚才的天才划上等号。

要知道《九章算术》可是他父亲张苍——天下公认的算术大师的毕生心血。

虽然收到要给第一场科举出题的消息时,牙齿掉光的张苍没有拿出压箱货,而是让儿子从中难度的算术题里挑几个给太子用用。

而当赶到长安的张奉请太子过目时,后者仅用了四分之一柱香的功夫就解开这些公认的难题。

更可怕的是,这还是在太子一边办公,一面看题的情况下才有的“神速”。

在张奉看来,太子解题就跟玩似的,甚至还嫌题目出的不够难而改了几笔,看得张奉头皮发麻的同时也感到一丝可惜:“若是殿下早生几年,或是我父晚生几年,您二位一定能在算术上成为挚友。”

只可惜张苍已是百岁老人,别说是与刘瑞讨论算术问题,估计连捧到眼前的竹简都看不清了。

张奉送来的《九章算术》搁在现代刚好能做小学六年级的数学课本,而刘瑞已经把高考的知识还给老师,但是他的底子在哪儿,平日也会帮忙审查椒房殿的账本。

如果不是张奉给的题目描述实在是太晦涩了,刘瑞的做题速度应该还能再快点。

“话又说回来,殿下用的计算方法真的让人大开眼界。”张奉得到刘瑞的允许后翻看他的解题过程,只见上面没有列出任何数字。亦或是说,上面没有张奉所熟悉的数字,而是一堆稀奇古怪的符号。

张奉不愧是张苍的儿子,靠着与题目和运算结果的一一对应愣是猜出了阿拉伯数字的指代意义与使用规律,甚至连加减乘除和竖式运算都摸了个透。

刘瑞闻言一脸诧异地看着张奉,只见七老八十的人如幼童般在轮椅上手舞足蹈,兴奋地忘了应有的礼节。

“是臣失态了。”回过神后的张奉发现刘瑞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忍不住握拳低咳了声,然后说道:“和传统的计算流程相比,太子的这套计算方法简洁明了多,不止是太子所创,还是……”

“是西域那边传来的计算方法,孤也是偶然习得,觉得这比传统的计算方法更为好用,所以才有机会在卿的面前卖弄一下。”刘瑞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