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看着他,抬手摸了摸他的后脑,笑得宠溺:“你们兄妹几个都要健健康康。”
孩子偏过头,张着嘴试探的去含朱翊钧的手指,奶娘说小公主这是饿了,便接过孩子,给隆庆行了礼,退下喂奶去了。
隆庆进屋瞧了瞧秦嫔,秦嫔刚生完孩子,虚弱得没力气应付皇上,隆庆便也不多呆,嘱咐他好好休息,又给了不少赏赐,这便走了。
回去的路上,朱翊钧绕到去了坤宁宫。朱翊镠和朱尧媛两兄妹正在院子里玩耍,看到朱翊钧来了,一起迈着小短腿朝他跑了过去。
朱翊镠生下来就比妹妹大一些,成长的过程中也比她更高更壮,跑得也更快,率先冲到朱翊钧跟前,高举着两条粗壮的小胳膊:“哥哥抱~”
朱翊钧嘿嘿的笑两声,绕过他,弯腰一把拎起了后面的朱尧媛,亲亲抱抱举高高,哄得妹妹咯咯直笑。
到了大殿内,朱翊钧又把秦嫔产女的事情同皇后说了说:“永宁宫里住了好些人,我瞧她们那眼神,活像是要把秦嫔母女生吞活剥了。”
皇后冷笑一声:“后宫这么多人,只一个秦嫔诞下龙种,虽说只是个公主,也够她们眼红好一阵。”
朱翊钧又道:“太医说小妹妹先天禀赋不足,平安长大怕是不易,依我看,先天不足未必是主因。”
皇后瞪他一眼:“太子这几日没读书,是挺闲的。”
朱翊钧赶紧喝了一口冰镇莲子茶:“其实也挺忙的,每日都帮着父皇批阅奏章。”
皇后点点头:“是,前朝和后宫的闲事你都要管,可不就是挺忙的。”
“我没管,我就是跟着父皇去凑了凑热闹。”
皇后又道:“那只是你同父异母的妹妹,你竟也如此关心?”
朱翊钧的回答却让皇后大吃一惊:“就算那不是我妹妹,我也希望她平安健康。”
“真好!”皇后摸摸他的头发:“你是皇太子,你有你的职责。后宫由母后掌管,你那小妹妹,你也不必操心,有我呢。”
朱翊钧让朱尧媛坐在他腿上,又拿了块荷花酥放她嘴里:“媛媛真可爱。”
旁边伸个小脑袋过来,朱翊镠问他:“那我呢?”
朱翊钧捏捏他的小脸:“你也可爱。”
朱翊镠嘟嘴:“哥哥只喜欢媛媛,不喜欢我。”
朱翊钧赶紧也给他塞了一块绿豆糕:“谁说的,哥哥同样喜欢你。”
“可是哥哥都不抱我?”
朱翊钧龇牙:“你太胖了,哥哥抱不动。”
“……”
秦嫔生了个女儿,隆庆想起来,他那一双儿女还没有封号。于是,挑了个良辰吉日,封朱翊镠为潞王,朱尧媛为瑞安公主。
至于小女儿,先活过周岁再说。
这一日,广东进贡的荔枝到了,隆庆让人送了些到清宁宫来,运来的时候好大一筐,打开一瞧,其实没有多少,四周放着保鲜的冰块。
朱翊钧尝了一颗,还挺新鲜。又想到好几日没见到张居正,便让王安取了一些,给张居正送过去。因为实在不多,都是皇太子嘴里剩下来的,还特意嘱咐,避着些其他人,亲自送到张先生手里。
王安很快回来了,朱翊钧问道:“张先生喜欢吗?”
王安却道:“张阁老,病了,在直庐躺着呢,饭菜搁桌上都凉了,也没动过。”
“病了?”朱翊钧皱起眉头,颇为担忧,“太医看过了吗?”
“看过了,说是暑湿感冒,开了药。”
“没吃饭怎么吃药?”朱翊钧思忖片刻,忽的站起来,“走,去给张先生弄些吃的去。”
他来到御膳房,想着既然张先生病了,吃不下饭菜,那就煮碗面吧。
听了他的吩咐,尚善监的太监立刻去忙着煮面,朱翊钧却挽起袖子:“我自己来。”
“煮一碗辣面,张先生应该会喜欢。”
劲道的面条做好了,加上高汤、香油、花椒、胡椒、生姜、官桂调味,一碗开胃的辣面就做好了。
朱翊钧还打了个荷包蛋,还想加些牛肉和羊肉。冯保将他拦下来:“张阁老病着呢,还是加些青菜吧。”
朱翊钧从小就身体倍儿棒,极少生病,没体会过吃不下饭是什么感觉,什么好的都想往张先生的碗里加。但他听劝,既然大伴说加青菜更好,那就加些青菜吧。
面做好了,太监还给准备了两道开胃小菜,朱翊钧亲自带着食盒来到文渊阁。
他走到后面的直庐,张居正正在书案后处理公务,朱翊钧走过去,抽走他手中奏章:“生病了,怎么不好好休息?”
≈ot;殿下……≈ot;张居正赶紧站起来,伸手要去拿奏章,“那是石汀六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
石汀是殷正茂的号。
朱翊钧看向书案,瓷碗中盛着汤药,他伸手试了试,已经凉了:“王安,你去把药热一热。”
随后,他合上奏章,拉着张居正来到桌旁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