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zkdushu.com

第575节(1 / 3)

元立停顿了一下后转身去见王导,问道:“王将军可愿为大将军效命?”

王导问道:“若王敦臣服于赵使君,赵使君果然能摒弃前嫌,一如现在琅琊王重用他吗?”

元立讥笑道:“我们使君用人唯才唯德,不问前怨,连石勒都能被封为幽州刺史,王长史在担心什么呢?”

他道:“不过我们使君手下良将众多,王将军能有多大的前程,就得看他有多大的本事了。”

王敦的本事自然不小,只是和北宫纯、石勒这些人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儿,听说她新得了一员大将叫祖逖,本事不在北宫纯之下。

王导想到王敦的傲气和性格,不由抿了抿嘴,没说话。

元立便转开话题,“某今日上门来是有一件事要请王长史相助。”

王导冷淡的问道:“不知是何事?”

元立道:“北地才经历战祸,生灵涂炭,所以想请王长史相助购买一批粮食。”

王导愣了一下后脸色和缓下来,一口应下,“好。”

他从不怀疑赵含章对百姓的善意,这也是他在意识到琅琊王没有大局观之后快速选择赵含章的原因之一。

有一说一,赵含章在大局上从未出过错,能屈能伸。

王导答应了下来。

他在江南的势力可不比琅琊王低,加之江南鱼米之乡,今年北方虽然天灾人祸不断,但扬州这一片称得上是风调雨顺。

其下辖的鄱阳、建安、临海、淮南、庐江等地都出产过剩的粮食,听闻秋收过后粮价已经开始下跌。

一条河之隔,江南和中原以北的地方是两个世界。

他要买粮食都不必要自己出面,只需交代家中管事便可。

元立在银钱上也大方,不仅给足了买粮食的钱,还打赏了管事不少钱,以至于管事在完成一批粮食后主动问起,是否还需要再买一批。

元立当然一口应下,和苦恼粮价下降的江南百姓不同,在北地,绝大多数百姓都处饥饿之中,现在,六州的灾民就靠江南的粮食养活了,所以,他有多少买多少。

豫州,赵含章坐镇陈县,看着符合条件的各家各户上交算缗钱。

前不久,赵铭终于算清楚了自家的资产,也上交了算缗钱,他一交,士绅中的官员们便默默地跟着交了。

然后豫州北边冀州的祖逖当即派人送钱过来,说是他的算缗钱,就是远在并州的北宫纯都叫人拉来一批钱,说是他以及并州收到的算缗钱,消息传出,豫州境内更没人敢不交了,不过,偷漏一事还是有的,且不少。

查漏

和赵瑚一样瞒报,少报资产的人不少,远在洛阳的赵程都察觉到了,他当即写信给赵含章,建议她颁布告缗令,即奖励民间告发瞒报、少报资产的人。

早有意见的常宁听说后当即上折附议,朝中立时有不少臣子跟上,有的人甚至找到小皇帝跟前,暗示由他来颁布告缗令,以在民间获得名望。

小皇帝并不想参与这样的事,他每天读书都累得很,闲暇之余还要担忧一下自己的小命,实在是不想答理这些事,以及这些人。

他并没有先帝皇兄的壮志,不觉得自己能够比赵含章、赵铭及王导等人厉害,能够为晋室力挽狂澜,他只有十岁,他只想活着。

既不想被砍死,也不想被毒死。

所以这些自以为为他好的人找到他,语重心长的和他说了许多话,小皇帝却只想赶紧把他们丢出去,奈何他也没有这个权利。

他甚至觉得对方是故意在花园里堵住他的,他身边的侍卫、内侍和宫女全是赵含章安排的,虽然他们对他恭敬有加,但谁不知道他们效忠的是赵含章?

当着他们的面找他,还让他插手朝政立威,恐怕不是在帮他,而是在蛊惑他出手,然后他跑去赵含章那里告发自己立功吧?

小皇帝不吝于最大的恶意揣摩这些人。

赵含章知道这件事后,当即让人去查,查到那名官员没有如实上报资产后,便笑道:“那就从他开始吧。”

但也只是他而已,赵含章没有牵连其他人,等他缴足了算缗钱,又罚没他的官职,令他充军之后,她便找来一直上折的常宁,哦,常宁升官了,她封他为尚书左丞,是傅庭涵手下的官员,主要负责的是刑律方面的事。

“常左丞啊,我知道你的意思,少报资产的人很多,他们是在侵吞国家财产。”

常宁一脸严肃,“使君既知,便该想办法杜绝这样的事发展,汉时便有这样的状况发生,使君在颁布算缗令时为何不一起颁布告缗令呢?”

“先生既知史,那便知道后来告缗令为何执行不下去,便是这样也要做吗?”

常宁就一脸严肃道:“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如今国库缺钱,使君既然开了算缗令,那就该严格一些,尽量收来更多的钱。”

一旁的汲渊发表不同的意见,“如此严苛,岂不失人心?到时候大量士族南迁离开怎么办?”

常宁冷哼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